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到来,打破了百年的沉寂、终于有人关注它、终于有人陪伴它、终于有人需要它了。它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它的内心也慢慢温暖起来了、坚强起来了。所以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

读着课文,想起于永正的故事《洗头》。

那时他在徐州市搬运工人子弟学校三年级执教。班上就个叫张玲侠的学生,开学十几天,从未见过她佩戴过红领巾。问中队长才知道她学习不好,又不讲卫生,头上还长虱子,所以没人同意她入队,也没人和她玩。

一天下午放学于老师和中队长宋霞把张玲侠留下来,宋霞真的从她头上篦出虱子。见此情景,于老师取来脸盆、毛巾、肥皂等给玲侠洗头。临走时,于老师对着她的耳朵悄悄说:“明天早上把头梳好,再换件干净的衣服来上学。”

第二天,玲侠果然焕然一新。于老师及时对着全班同学说:“看,玲侠同学今天多精神啊!”后来,于老师经常找个理由表扬她,过一段时间还鼓励她入队。入队那天,张玲侠眼里噙满了泪花。这一天对她来说太迟了。在红领巾的映衬下,她那一头卷发也显得更有光泽了。

“玲侠”这样的学生,他们就如老房子一样,在班里孤独、自卑,甚至是“被遗忘”。老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学生就一样会亲近他们、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师生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才会不孤独、才会感受到他们在班里也有位置,才会慢慢自信起来。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师的关注。都非常在乎父母、老师是否注意他,极其在乎父母、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喜欢。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同学学做出与平时的行为大相径庭的事。比如有的孩子会故意犯错;有的孩子考试一反常态,成绩下滑非常明显;还有的孩子甚至悄无声息的离家出走等等。他们无非是希望引起父母或者老师的关注。

“不是孩子优秀了,我们才接纳孩子,而是我们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优秀。不是孩子可爱了,我们才爱孩子,而是我们爱孩子了,孩子才显得可爱。”

如此,“老屋”自然不会倒。

作者 武师附小明德分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责任编辑:陶 昊

本刊简介

《广济天下报》、《广济文化》 创刊于2012年, 报刊以文化宣传为目的,以第一人称视角,分享人物故事、人情百态,期刊内容既包含历史人文,又涉及乡村俚俗,在每一个小故事里,感受大爱深情。

本刊以“传承文化”、“记住乡愁”为宗旨, 结合“乡情”与“人文”,服务地方文化发展,面向全国发行10000份,16个版面 ,成为 有一定影响力的, 武穴人自己的媒体平台。

关注《广济文化》

主管单位

武穴市委宣传部

武穴市文联

武穴市政协文史委

武穴市广济文化交流发展学会

投稿邮箱:gjtx2012@163.com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