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生产用具——牛犋与驴马套
(2016-05-11 05:24:29)
标签:
梨树县
东北农耕
历史
图片
文化
分类:
梨树县民俗
一、牛犋
牛犋是耕牛拉犁的用具,部件有牛梭子、挺棍、抛杆、挂钩与拉绳等组成。
牛梭子是牛套的主要部件,卡在牛脖子上方的木质套件。长约50公分,径约8公分,中部约140度弧形弯曲的光面硬园木,两端距沿各约2公分处顺弯曲方向各有一径约1.5公分的园透孔,称为绳眼;弯曲弧顶的两边各距顶约6公分处各有一与绳眼方向相垂直径约1.5公分的圆透孔,称为挺棍眼。制作时从树上选100度左右弯度、茶杯粗细的枝丫,以弯曲处为中心,向两端量取40厘米左右,打磨成光滑的扁圆形。
挺棍为长约30公分,上头稍大于挺棍眼的扁园体或多角愣体的圪塔,下头有小孔眼并系细绳的两根铁棍,从上至于直穿于挺棍眼内。
抛杆为长约50公分,边宽各约5公分的方木条,两端距沿约2公分处各有一径约1.5公分的园透孔,称为绳眼,中间的后部有一铁挂钩。
拉绳两条,系用宽约半公分的三根牛皮条合成的牛皮绳,各长约2.
5米,前系于木革头的绳眼,后系于木拋杆的绳眼,长余部分绕缠于木头的两端,以作备用。
驾套的使用,两根铁挺棍从上至下前稍倾斜,夹套于牛胫两侧,木革头的弧架于牛胫上的领根,两挺棍下端的细绳拴系于牛脖子下部;两根拉绳向后夹套于牛腹左右两侧,拋杆向下挂钩挂于犁沿子一端的扁铁环;两牛头部空开约1米余用单疆绳相互拴系;回牛绳长约7米,中部斜搭挂于犁尾的拐把上,两端穿过木革头一端的环形绳或铁环,分系于两牛头部的疆绳处。
牛犋与牛除拉犁、耙、磨、耧、碾场碌碡外,还用于拉碾子与磨。
二、驴马套
驴马套,为木、绳、铁与衬垫等的组合物,是驴、骡、马皆用的拉力工具。部件有夹板、拥脖、拉绳、抛杆和挂钩等。
夹板为长约尺二三、宽约二寸不到(两头稍窄)、厚约一寸左右的两根木板条,两上端大面距沿约六七分处、间距约六七分平行各有径约三分的两个圆透孔,两个木板条相距约三寸,通过四个圆透孔用牛皮条拴系。一木板条下端大面距沿约六七分处、间距约六七分、平行有径约三分的两个圆透孔,拴系长约八寸的环形牛皮条;一木板条下端大面外侧距沿约六七分处为凸楞;两个木板条的小面上下两端距沿约ZIN寸处各有径约三分两个圆透孔,每一板条的两个上圆透孔用双牛皮条环形穿套拴系,拉直呈三角形。
抛杆同于牛犋抛杆。
拉绳同于牛犋拉绳,长约六七尺,前端系于夹板中部的三角形牛皮条,
后端系于抛杆的绳眼。
拥脖多用长约二尺左右、宽约八寸、多层垒叠的棉麻袋片,四边用线或麻绳大针距穿缝成整体。俗称“拥脖”。
驾套的使用,衬垫经驴颈稍后左右横搭于驴的双肩,两夹板置于衬垫上,夹板下部用所系环形牛皮条相攀套固定,拉绳顺驴腹两侧向后拉套,抛杆的挂钩挂于着力点。
驴、骡、马一般宜于拉面粉磨、碾子、播种耧和碾场碌碡,亦可用以拉犁、耙与地耱。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传统的农村耕地工具——犁杖
后一篇:农村传统的驮运工具——驴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