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迟到1806年的小说《雷峰塔奇传》中,白蛇传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已经从许宣变成了许仙,在这之前的诸多戏曲本《雷峰塔》和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男主人公都叫许宣。从许宣到许仙,表面上看似乎只是音变的结果,但实际上也暗合了白娘子的“仙化”之路。许仙之名,实有与仙姑结缘之意,故这一音变,似乎并非偶然。
早期白蛇传故事中的许宣,与白娘子也当然有缘,但由于故事的主题倾向于“人妖孽缘”,所以其中的许宣形象相对简单。《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许宣,留给人最深的印象,除了忠厚老实、长相颇为俊美外,就是薄情寡义了。“薄幸郎”的形象可以说是许宣早期性格的核心标签。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实际上已经颇具人性气息。她不仅从未伤害过许宣,在为妇之道上也算恪尽职守:与许宣从结识到分手的一年多,白娘子相当慷慨大方,许宣娶亲的聘礼钱、婚宴费用、开药铺的本钱,甚至二人婚后的日常用度等都由白娘子出资。在大半年的婚姻生活中许宣基本上属于是“白嫖”。
许宣有如此的境遇,相比于《西湖三塔记》中差点两次被剜心剖肝的奚宣赞,确实已经幸运多了。但有不错境遇的许宣,似乎并没有珍惜,在金山寺遇到法海后,他就彻底接受了白氏为妖的事实,并亲手用钵盂收伏了白娘子。之后还四处化缘,砌成了七层宝塔,以“永镇”蛇妖。在许宣把钵盂罩在白娘子头上的那一刻,一个狠心绝情的“薄幸郎”形象便诞生了。后来的“砌塔永镇”更是彻底坐实了这一薄情寡义的形象。
随着白娘子的“去妖化”和“仙化”,许宣的形象也开始变得丰富复杂起来。如果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许宣留给人最大的印象是薄情,那么黄图珌的《雷峰塔》中许宣的薄情似乎有了一个正当借口。因为这一戏曲本中的许宣,其前生被设定为佛祖身边的捧钵侍者,一个正宗佛家之人。本着“佛妖不两立”的原则,他在看清白氏真身后亲手将之收伏,在佛教的伦理中属于“浪子回头”。
黄图珌设计“宿缘说”的初衷或许并非为了美化许宣的形象,但这一设计确实为许宣的薄情找到了一个合理理由,客观上让其“薄情”与佛教的除妖卫道联系起来,其薄情寡义的“合钵”行为似乎也具备了某种合法性。但无论有着怎样的理由,亲手镇压同床共枕的结发妻子,总也显得忘恩负义。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观念深入人心,老百姓们很难站在佛教立场上肯定其行为。许宣的负面形象似乎依然难以消除。
“梨园本”《雷峰塔》中的许宣似乎进步了一些,其薄情寡义的形象一度被弱化。在“付钵”一出中,当法海提出由许宣亲自收妖时,许宣终于说出了老百姓希望他说出的话,即“夫妻之情,不忍下此毒手”,于是法海只得答应自己亲自收取。但阿英所叙录的“梨园本”《雷峰塔》在剧情上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付钵”一出中明明许宣已经拒绝了法海的提议,但“合钵”一出中依然写明是许宣趁机合钵。
阿英所叙录的“梨园本”《雷峰塔》,我们今天难以见到原本,故无法判断是阿英的错抄,还是“梨园本”本身的错漏。如果阿英所见的“梨园本”本身有疏漏的话,那么这一疏漏在方成培的《雷峰塔》中已得到了纠正。方本中“收妖合钵”之人,明确是法海本人,许宣在白氏被收后,还心生羞惭,言曰:“白氏虽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击伤情,太觉负心了些。”许宣在背负了多年的“薄情寡义”之名后,终于显得有些良心了。
但光有些良心还不行,许仙的“薄幸郎”形象并未在根本上消除。在嘉庆十四年(1809)的《绣像义妖传》中,同样是面对法海收妖,许仙在明知娘子可能是妖的情况下,毅然拒绝了法海,并道:“就是妖魔吃我下去,我也情愿的,与你什么相干?我家娘子与你有甚冤仇?快些出去!”许仙之后在法海的挑唆激将之下,疑惑不定地拿钵上楼,钵盂自行飞起罩住了白娘子,许仙看到白娘子被镇压后追悔莫及。
在整个“合钵”的过程中,《绣像义妖传》中的许仙虽然内心有些犹疑不定—他之前从姐夫那里已经得知了白氏为蛇妖的事实,但整体上明显是不愿意收“妖”的。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许仙此时对白娘子的真情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纠结和偏向,许仙的“薄幸郎”形象迅速褪去,一个颇有情义的形象呼之欲出。
《雷峰塔奇传》中,许仙的形象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在“收妖合钵”一节中,当法海表示为其除妖时,许仙不仅不再是“不忍下此毒手”式的默认让法海动手,而且有理有据地明确拒绝法海,言曰:“老师,纵使他果是妖怪,他并无毒害弟子,况他十分贤德,弟子是以不忍弃他,望老师见谅。”此时的许仙,不仅有理有据,而且也有情有义了,可以说已基本告别了“薄幸郎”的形象。法海见许仙不忍与白娘子分离,只得用诡计骗许仙拿钵盂进房。
当白娘子被钵盂罩住后,许仙惊慌之下要把钵盂拔起,但无能为力,只能不停悲哭。白娘子入钵后,许仙依然想挽留这段已经无法挽回的婚姻,于是苦苦跪求法海垂怜,最终换来了雷峰塔下的最后一见。后来许仙看破世情,主动寻求出家,最终了结了这段名为“人妖孽恋”实为“仙凡宿缘”的人妖情事。许仙的形象在此过程中也褪去了“薄幸郎”的标签。
19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中,随着白娘子的“仙化”历程达到巅峰,许仙的形象也最终定型。许仙终于从最初的“薄幸郎”形象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痴情种子。在这部剧的“收妖合钵”情节中,许仙严词拒绝了法海。于是法海无奈之下只得哄骗许仙,用飞钵之术跟随他,最终才收伏了白娘子。在这整个过程中,许仙没有犹疑,其维护妻子的态度是真诚的。而在得知最终的真相后,许仙终于从凡人的愚痴中醒来,了悟了白娘子的巨大付出和良苦用心,痛定思痛后,他怀着愧疚和忏悔的心情出家为僧。
许仙二十年带发修行,其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更主要是为了“还情”—偿还欠白娘子的情债,同时替妻赎罪,以求其早日出塔。此时的许仙早已远离了“薄幸郎”的标签,一个虽愚痴但至情至性的痴情种子就此诞生了。许仙已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忘恩负义的凉薄之人,彻底脱胎换骨,变成了《新白娘子传奇》中世间难得的痴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