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书的开篇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极为苛刻的要求,“欲学此书,必先绝后”。

其实上面的巫术、咒语只是统治者的顾虑,真正让人们对《鲁班书》敬而远之的原因,还得是书的开篇第一句话,“欲学此书,必先绝后”。

也就是说,要想学习《鲁班书》, 就必须有心理准备承受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年丧父)、独(老年无子)、残,这五种痛苦中的一种。而且一旦选择了其中一样,将终生承受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痛苦,且无法化解。

因此《鲁班书》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缺一门》,即人生不能圆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无人来说,“绝后”无疑是最恶毒的诅咒,绝对是在挑战古代伦理道德观念。

再者,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也是绝不愿看到自己的子民为了一本书而人口减少的。

因此,结合以上两个原因,《鲁班书》被列为了禁书。

时至今日,人们对《鲁班书》开篇的这个“绝后”条件十分不解,许多人就此曾做过探讨。 目前最普遍的解释是鲁班和妻子的悲惨故事。

据野史记载,鲁班刚刚结婚,就被征召到都城做木匠活。由于路途遥远,来回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了能常回家看看,鲁班在做工之余,偷偷发明了“木鸢”。只要发动咒语,就可乘风而行,很快就能飞到妻子身边。

一次,鲁班乘坐木鸢飞回家后,正巧有事外出,就把木鸢放在了家中。

他的新婚妻子看到木鸢后很好奇,就学着鲁班的样子念起咒语,坐着木鸢飞上了天。可妻子只听到了起飞的咒语,不知道降落的咒语。最后木鸢从高空跌落,鲁班的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孩子因此失去的性命。

这件事让鲁班大受打击,他一度以为自己被诅咒了。于是他在书的开篇也写下了这样一句诅咒的话,用来警告学习《鲁班书》的人。

虽然《鲁班书》中记载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东西,但其中依旧蕴藏了很深厚的文化。

如果能将积极的东西提炼出来,想必会有非常多的意外之喜。

因为知识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学习者。

有科学研究者用高端科技造福人类,也有犯罪分子借用前沿技术违法诈骗。

《鲁班书》虽然被列为了禁书,但我们不可否认它的意义。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鲁班书》,虽然只有上册部分,也算是没有埋没鲁班的才华。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