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书的扉页盖着暗红色的图书馆章。显然这是一本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流落出来的书,可能是图书馆搬迁,也可能是旧书淘汰,还可能是不知哪位同学借完未还,然后被收书的人带走了。

扉页

翻过扉页,可以看到作者对本书进行了一个简要的说明,言简意赅,实用恳切,无半句多余的话。不过第一句就将“蝽科”昆虫以简单的益害而分,足见本书的立足点,而第二段的服务对象也对此加以印证。

扉页背面一

扉页背面二

不得不说,以现在的视角观察那个年代,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其中之一便是排版。如今看来,类似这样的印刷品,很难出现如图所见的勾划修改痕迹,但在当年出现了错误以后重排印刷的难度相当大,所以才留下这样的涂抹痕迹。另外,本书的定价是2.20元。

第三版人民币2 元(引自 中邮网)

虽然今天看上去2.2元的价格不贵,但在那个需要以各种票来换取指定货品的年代,能手握现钞去购买这样一本书的人,并非等闲之辈。那是一场电影1毛,一斤猪肉8毛,大学毕业月薪50元的年代,那是我父亲出生的年代。

说起书的内容,当然不能按后人的眼光去挑剔。除却一些因当代认知进步而带来的改动,不得不说,这本书还是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的。以形态特征图为例,其“中片”和“侧片”对应萧采瑜先生在1977所著《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 第一册》中的“中叶”和“侧叶”,足见影响后人之深。

形态特征图

杨先生把“蝽科”分了亚科,如今这个类群有了很大修改,“盾蝽亚科”和“荔蝽亚科”都已经单独是科了,杨先生所述“半益蝽”,现在叫做“益蝽亚科”,“九香虫亚科”则是现在的兜蝽科。

亚科检索表

当年的鉴定资料匮乏,且大多是不易获得的外文文献。很多蝽类虽然被老百姓熟识,甚至早已被国外学者研究透彻,但在国内并无确切记载,也没有准确的中文名,因此想必杨先生是一边编写,一边收集中文俗名,力求能将大多数没有中文名的蝽类名称在国内传播。

书中“大臭蝽”的描述。此种即为今天的 硕蝽

“大臭蝽”(硕蝽)彩色插图

硕蝽 Eurostus validus Dallas 在本书中称为“大臭蝽”,可能是杨先生根据其体型较大且有强烈气味而起的中文名。硕蝽现在归到了荔蝽科,而后人称的“大臭蝽”为 Metonymia glandulosa (Wolf),生活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大型单子叶植物上,是蝽科的另一物种了。

大臭蝽 Metonymia glandulosa (Wolf) 生态照片(作者 摄)

大臭蝽 Metonymia glandulosa (Wolf) 标本照片(作者 摄)

杨先生对不同蝽种的益害之别特别看重,常在文中讨论。如对“纯蓝蝽”的讨论:“这种昆虫分布既广,个数又多,为害植物的种类又繁,是一种大害虫……仍应设法防治”,但又引用同行的建议和文献中对其捕食害虫的记载,似乎困惑于其益害身份,可见当时杨先生对这种蝽的经济地位尚无把握。如今看来,“纯蓝蝽”即“蓝蝽”,是一种捕食性蝽类。2012年《环境昆虫学报》曾刊出一篇《蓝蝽对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的捕食潜能初探》。蓝蝽作为益蝽亚科的一员,按照杨先生的划分标准,当然是属于生防天敌昆虫了。

蓝蝽 Zicona caerula (Linnaeus) 生态照片(作者 摄)

蓝蝽 Zicona caerula (Linnaeus) 标本照片(作者 摄)

关于中文名,可能的确为难,杨先生根据蝽的分布或发现地来取名的种类甚多。现在这些中文名基本都已弃用,如“金平蝽” Lamprocoris lateralis (Guerin-Meneville) 现为红缘亮盾蝽,“澜沧蝽”Poecilocoris rufigenis Dallas现为黄宽盾蝽,“海南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现为厉蝽,“贵阳蝽”Picromerus viridipunctatusYang现为绿点益蝽,“大理蝽”Pinthaeus humeralisHorváth现为并蝽,“芒市蝽”Amyotea malabarica(Fabricius)现为丹蝽,“峨嵋蝽”Priassus spinigerHaglund现为尖角普蝽,“景东蝽”Priassus exemptus(Walker)现为景东普蝽,“蒙古蝽”Rhaphigaster mongolicaPuton现为内蒙润蝽,“伊犁蝽”Piezodorus lituratus (Fabricius) 现为伊犁璧蝽,“内蒙蝽”Menida scotti Puton 现为北曼蝽。

红缘亮盾蝽 Lamprocoris lateralis (Guerin-Meneville) 标本图(作者 摄)

其中还有误定的种类:书中的“屏边蝽”的拉丁文为赛蝽属的 Salvianus lunatus (Distant),但该种在我国并无分布,根据后人的鉴定,应为黑角赛蝽 S. ditatatus (Distant)。

书中 “屏边蝽”插图

当然书中很多根据形态特征起的名称现在很多也不再沿用,例如,现在已经不再有“八点蝽”、“十点蝽”这样的中文名了。“八点蝽”即八点弯角蝽 Lelia octopunctata (Dallas),“十点蝽”即弯角蝽 Lelia decempuctata (Motschulsky)。不过,这种八点弯角蝽除杨先生外目前没有再在国内记录,可能是误定,也可能是种的地位存疑,还可能是研究不够,甚至别的可能。

书中 “八点蝽”插图

《中国经济昆虫志》系列难得地有彩色插图。当年能有这样的精美图画对于鉴定识别真是大有帮助。插图是杨先生精心制作的,可见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十分完美,扉页的简介中说颜色简单的种类绘制了3张黑色的图版,但从绘图风格上看,这些黑白图的原图应该也是彩色的,为何改用黑白印刷,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书中的彩色插图

书中的黑白插图

作为一本应用型的专业工具书,本书面向的读者范围相对狭窄,即使放在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图书借阅频率较高的机构,借阅者也寥寥无几。从借阅信息登记上看,这本书1975年3月19日调拨到生物系,仅在1977年7月28日被借走阅读过一次。借阅人名叫姜在阶,他当年一定是沿着587·89 /378 : 2的索取号找到这本书并与其相伴几日的。

图书馆借阅信息登记卡一

图书馆借阅信息登记卡二

199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邓国藩研究员与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的姜在阶一起出版了《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三十九册 蜱螨亚纲 硬蜱科 》,那一年,杨惟义先生已辞世近20载。

虫书名片

杨惟义. 1962.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二册 半翅目 蝽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萧采瑜等. 1977. 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半翅目异翅亚目)第一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林毓鉴, 章士美. 1996. 赛蝽属中国一新记录种(半翅目:蝽科). 江西植保, 19(2): 20.

本期编辑:陈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