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口袋"理论 解析
(2007-10-06 19:32:17)
分类:
审计
1 deep
pocket是一种习惯用法,《世纪版新英汉词典》释义为“雄厚的财力”、“财力雄厚的人(或公司)”;在pocket词条下则有have
deep
pockets一则,释义为“有很多钱”。 英语pocket常用于表示“钱”的意思,有很多习语,如
(be) low in one’s pocket的意思是“手头拮据”;dip in one’s
pocket很形象,即“掏腰包”、“花钱”;save one’s
pocket指“省钱”乃至“不花钱”;button up one’s pocket
字面意思是“把口袋扣好”,可以猜得出是“拒绝给钱”的意思;burn a
hole in one’s
pocket也很形象,把口袋烧个洞,当然里面就什么钱也存不住了,其意思是“急着要把钱花掉”。所以可以从英语翻译中理解
深口袋理论为有偿还能力。
2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契约的集合体,企业中存在着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如股东与经理,经理与雇员,企业与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然而由于契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契约的不完备性,为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欺骗委托人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可能造成委托人误解代理人的努力。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委托人欲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必然要求代理人为其努力工作,而代理人却以努力工作为负效用,往往倾向于偷懒,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为了有效地约束和激励代理人,委托人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协调他们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就有可能误解代理人的努力,代理人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为其签证经营业绩。因此,审计起着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的作用,其本质是促进两者利益均衡最大化。现实中,审计人员被期望作为信息风险减少者和保险人的双重身份出现。一方面,审计人员被雇佣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进行确认和揭弊查错,以减少财务报表隐含的错误和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审计费用的支付,将风险转嫁给审计人员,如果审计人员失职而没有察觉人为舞弊,法院会判决审计人员提供赔偿,从而实现了风险分担。这就是西方的"深口袋"理论(the
deep pocket
theory)。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大前提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又不一致,客观上期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承担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人的角色,以协调他们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审计需求产生的经济学动因。
3 西方国家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承担程度很著名的理论:“深口袋”(DeepPocket)理论,这是指当被审计单位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情况后,不论是信息使用者还是法官,都倾向于从有支付能力的注册会计师身上获得赔偿。实际上,被审计单位是造假者,应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但在现实中,却总是发生绕过被审计单位而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况。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倾向,最典型的就是在关于注册会计师验资责任的法律诉讼浪潮中,利益受到损害者在起诉被验资单位的同时,将注册会计师也告上法庭;而法官为了给予其赔偿,在被验资单位失去赔偿能力时,往往判令注册会计师承担本不应承担的责任。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后一篇:投资考试点计划